正在阅读:瑞金的三个红色故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瑞金信息 / 要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瑞金的三个红色故事!

转载 瑞金网-刘2019/06/13 10:40: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军报记者 作者:瑞金网 441360 阅读 0 评论 9622 点赞

写在前面

漫漫长征路,两万五千里的山与水,两万五千里的血与火,留下的是那些动人的故事,至今被百姓传颂。

近日,中宣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军报记者 跟随采访团来到这片红色圣地,带大家一起追溯历史,重走长征。

座塔

一口井

几把红缨枪

沉默无言的它们

背后是那个时代的狂飙巨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它们的故事

红军烈士纪念塔

△红军烈士纪念塔。冯霞摄

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内,有一座炮弹形建筑屹立在宽阔的红军广场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军民建造的第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建筑,其落成之日距今已有八十多年。鲜为人知的是,它的诞生还和钱壮飞有关。

1931年,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为了寄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崇敬之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者们,决定要在瑞金建造一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让烈士精神光耀千秋,激励后世。

中央苏区军民热烈响应中央政府号召,迅速掀起为纪念塔募捐的热潮。瑞金的工农群众首先行动起来,他们除了捐款建塔外,还义务参加建塔劳动,并把家中的砖石、木料拿去建塔。

红军烈士纪念塔的设计工作,由时任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第二局副局长的钱壮飞担任。他不仅是我党战斗在隐蔽战线的高手,而且还是个擅长书法和绘画、工于化装和表演的文艺奇才。当时的《红色中华》报的刊头出自其手,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报上的漫画,也大多为其手笔。他受命设计红军烈士纪念塔。

△钱壮飞烈士遗像。资料照片

那炮弹造型的塔身,宛如直刺苍穹的利剑,宣示着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塔身上镶嵌的密如繁星的卵石,犹如万千工农子弟聚集于人民军队旗下。由一块块厚重的红麻条石垒砌的五角星基座,寓意红军背靠赤色中国,强大无比。全塔通体的红色,传递着血与火的时代气息。环绕塔基各面嵌入的十块石碑,有九块镌刻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袖们的题词,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先烈及人民群众的赞扬、承诺与担当。纪念塔下草坪上,一行“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砖砌大字,直通检阅台前,表达健在者和后来者的心声。

钱壮飞还设计了围绕纪念塔的一组纪念建筑物,它们是:纪念牺牲于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的红3军军长黄公略的公略亭;纪念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献身的红5军团参谋长兼第14军军长赵博生的博生堡;以及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北上抗日。1939年冬,国民党当局竟将纪念塔及周围几座纪念建筑拆毁了。听说拆塔时,叶坪村有位姓欧阳的大妈,偷偷藏起了一块刻着“烈”字的青石板,并于新中国成立后交给了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处。1955年,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处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在红军烈士纪念塔遗址上按原貌进行修复重建,使其重现雄姿。

红井

△红井(资料图)

在我们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题目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就是红井的故事。

当年的沙洲坝是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有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一下马,看见乡亲们在塘里挑水,便问:“这水挑去做什么用?”乡亲们回答说:“吃呀!毛主席说:“水这么脏,能吃吗?”乡亲们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再脏也得吃啊!”毛主席说:“不会打井么?”乡亲们摇摇头说:“沙洲坝人喝不得井水,这是天命!”毛主席哈哈大笑说:“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还是打口井吧!”

△红井旁的雕塑。冯霞摄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起来挑水的人看见有两个人影在村头走来走去。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拿着锹,这里锄锄,那里铲铲。

走前一看,原来是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挑水的乡亲问毛主席这是干什么,毛主席说:“找水源、挖井。”

说完,便和警卫员在一块长满草的地方挖了起来。挖到约有两三尺深,毛主席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捏了捏,对警卫员说:“行,井位就定在这里,你去叫人来挖。"

毛主席叫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全村,大家纷纷找来工具,和毛主席一道挖井。毛主席一边挖井,一边对乡亲们说:“这几天忙,没工夫找大家商量打井的事,今天有半天空,我先替大家找个有水源的地方,定个位,破个土。我知道,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帐好了!”逗得大家都笑了。大家说说笑笑,不到一天工夫,一口井便挖成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因为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主席亲手挖的,所以乡亲们给这井起了个名字叫"红井"。

红缨枪

△红缨枪。冯霞摄

今天的超田村岽下小组,在苏区时属“瑞京”县黄安区(今云石山乡属地)的超田乡。这里居住着欧姓家族。

一次,族中二十余个青壮年到福建泉州贩盐。回来的路上,一伙山匪将他们拦下。危急时刻,是红军救了他们。红军临走时,还送给他们两个梭镖用以防身。

红军的所作所为打动了他们。他们决定学习红军,替穷人撑腰。领头人叫欧阳克淇,他提议成立一支红缨枪队,全系上红绸带,从此跟着红军走。

欧阳克淇让铁匠按照红军送给他们护身的梭标,一下打了16把一模一样的。合起来正好是18把,岽下村梭标队十八条汉子每人一把。

此后,岽下村红缨枪队一有空闲便操练武艺。全村二十多户人家没有事的,也聚集在场上看后生操练,连几个幼童也拿着长短不一的木棍,一招一式地跟着练了起来。

△资料图

五月中旬,红四军打回到大柏地,还在圩上给群众发放了大洋,弥补上次大柏地战斗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此事传到岽下,引起了大家一阵热议,交口称赞共产党的红军是支好部队。红缨枪队也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不但参加了“一苏大”的阅兵,还加入了长征的队伍。

△资料图

后来,欧阳可椿在长汀松毛岭战役中右脚中弹,长征出发后无法跟队,被抬回家医治,从而幸存;欧阳可森随军长征,千辛万苦到达陕北。除他们两人以外,其余 16位因长征途中异常惨烈的战火,全部血洒湘江之滨。

△资料图

红色

是这段往事的底色

更是共和国的底色

历史会将这片红永远留下

人民也会把这红色的故事记在心间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