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文明新风润民心
云石山乡丰垅村
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纪实
一方沃土,一座红村,箪食所至,皆是文化。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被誉为“长征第一村”,也是红军烈士村,境内红色资源丰富,是第一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近年来,丰垅村在塑造文明乡风、弘扬传统文化、美化村容村貌、推动产业振兴、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成果,走出了一条红色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该村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01
科学思想引航,筑牢文明根基
丰垅村始终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通过“屋场会”“小组会”等接地气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心间;围绕“党的声音进万家”主线,结合乡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开展理论宣讲60余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为村庄的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积极践行科学思想,将其转化为推动村庄发展的实际行动,凝聚起全村上下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02
培育文明乡风,塑造乡村新貌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该村由村民共同商议,在讲社会公德、扬家庭美德、倡环境保护、提个人品德等十个方面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让村庄治理有章程可循,有制度可依;通过整合资源,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和美乡村建设部分资金,对结构完整的土坯房进行改造和修缮,建成新风礼堂;常态化开展“不要彩礼要幸福”主题宣讲,涌现出了钟水明、赖燕燕夫妇这样的“零彩礼”典型;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好家庭”、“乡风文明之星”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营造了“学有榜样、行有楷模”的浓厚氛围,其中丰垅村村民罗育琴被评为“赣州好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民风,每年举办丰垅村奖教助学表彰大会,近年来累计发放奖教助学金36万元,表彰师生157人。
03
深挖红色资源,传承文化根脉
作为红色底蕴深厚的“长征第一村”,丰垅村以弘扬长征精神为核心,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整理编录《铁皮箱》《长征征粮》等经典故事,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培育本土红色文化讲解员队伍,吸纳红军后代梁在桂、梁流洲等加入宣讲队伍;红色文化宣讲队依托4处革命旧址、村史馆、红色广场等阵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百余场次;打造走一段长征路、吃一餐红军餐、编一双草鞋的“三个一”红色文旅体验品牌,吸引全国各地单位、学校前来开展研学。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也让丰垅村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04
美化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家园
坚持红绿相融、红绿相映的原则,编制整村发展规划蓝图。该村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村内道路路灯69盏,主干道道路加宽,推进排水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加强对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打造了马道口小组、猪婆垅小组美丽乡村示范点;探索建立村庄卫生管护机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搭建“可菜可景、可食可赏、可大可小”的靓丽菜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
05
推动产业振兴,激活发展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丰垅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大棚果蔬产业优势,将全村分成红色景区、居民住宅区、产业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其中产业发展区细分为传统产业种植、大棚果蔬种植和文创采风民宿区域。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计划,推进文旅、农旅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红色庄园产业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体验感,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展梨瓜、西瓜、辣椒、白莲、烟叶等特色产业,带动260人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1万余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
06
多彩文化活动,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丰垅村用好盘活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开展“我们的节日”“村村一台戏”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上,村民们自编自导的节目轮番登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自主参与文化活动创作与演出,不仅让村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更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村庄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在文明建设中奋进。丰垅村以全国文明村镇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这里的文明新风浸润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田,这里的村民精神状态昂扬向上,这里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未来,丰垅村将继续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文明篇章,让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