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黄渡村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以赤诚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暖人心扉的动人赞歌......他就是黄渡村党总支部书记钟建云。
矛盾突出家庭的“希望灯”
黄渡村村民钟某军原本有个温馨小家,却因一场家庭变故急转直下。他与妻子频繁争吵,最终无奈分居,母亲也在不久后因病离世,大儿子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嗷嗷待哺......生活的重压如巨石般压来,钟某军无力招架,只能借酒消愁,常常烂醉如泥。钟某军家的情况引起了钟建云的高度关注,他常常来到钟某军家中,鼓励钟某军要重新振作起来,有什么困难他和村“两委”干部会一起努力帮他解决。同时,钟建云积极联系镇民政部门,为钟某军一家申请了低保,争取到基本生活保障。考虑到钟某军要在家照顾孩子,无法外出打工,他又四处奔走,将钟某军推荐到了同村的烟农家中帮工,让他能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增加收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钟建云走访了解钟某军家庭情况
突发急病家庭的“温情炭”
村民钟某久的妻子患有癫痫,病情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一旦发病,妻子常常毫无征兆地晕倒在地,抽搐不止,而且多在深夜发作。由于没有汽车,如何将发病的妻子及时送医成了钟某久最担忧的事情。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钟建云主动向钟某久提出:“老钟,别担心,以后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不管多晚我都来!”此后,无论多晚,只要钟某久一个电话,钟建云就会立刻赶到,用自己的车帮他将发病的妻子送往卫生院,如果病情严重,钟建云又开车帮着他转送至市人民医院。一次次的深夜奔赴,为钟某久一家送去了一炉暖心的“温情炭”,也让钟建云成了他们一家最信赖的人。
△钟建云向钟某久了解家庭情况
群众危难关头的“守护伞”
作为村书记,钟建云最爱做的就是进村入组,和群众谈心谈话,很多村民都跟他成了知心交心的好朋友,他甚至成了许多村民碰到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人。
“书记!快来救我......”今年8月的一个炎热的中午,钟建云刚端起饭碗,就接到一通求救电话。原来,村民钟某来上山采药,不慎从陡峭的石山上滚落摔伤,顿时疼痛万分不能动弹的钟某来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常常提醒自己上山要注意安全的钟建云。接到求救的钟建云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一边询问钟某来具体位置,一边安慰他自己马上会带人赶来,稳住紧张的钟某来。随后,他第一时间联系派出所民警、党员志愿者和村“两委”干部,马不停蹄地朝着事发地赶去,10分钟内就将奄奄一息的钟某来送上了救护车。经过诊断,钟某来摔断了六根肋骨,断裂的肋骨插入肺部已经造成大出血,医生表示要是再晚到半个小时,极有可能性命不保。得知钟某来没有生命危险后,在高度紧张和爬山救援后,早已满头大汗、蓬头垢面的钟建云终于松了一口气,来不及吃午饭又累又饿的他一下瘫坐在了地上。
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心桥”
黄渡村有多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他们的家庭往往承受着极重的心理压力。钟建云将这些家庭列为“重点关怀对象”,定期和村组干部入户走访,认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叮嘱患者按时吃药、定期复诊,让这些家庭感受到关心呵护。对于精神障碍患者钟某生,在病情稳定后却因为难以找到工作情绪低落,钟建云得知情况后,积极安排他参与村里的一些志愿活动,“能帮村里做事,让我感觉自己被需要。”慢慢的,钟某生也更加开朗起来。今年8月,一封来自龙岩市某街道的《通报函》寄到了钟建云手中。原来,长期失联的黄渡村村民钟某留忽然出现在了龙岩市某街道,并违规搭建小棚居住。靠拾荒为生的他,不仅长期酗酒,甚至还有持刀游荡等不良行为,很可能出现了精神问题。收到函后,钟建云积极与当地街道及派出所协商,亲自驾车前往龙岩市将钟某留接回并送往医院诊治,在确诊其患有精神类疾病后,将他送往了专业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钟建云走访精神障碍患者家庭
钟建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书写着对人民的忠诚与担当,为基层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