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身边楷模
现刊发九堡镇第三届“身边楷模”事迹(第八期)。
在九堡镇松燕村的寻常农舍里,1986年出生的刘衍金,用五年时光将“孝”字揉进柴米油盐。这位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农村汉子,以坚实臂膀与细腻关怀,为残疾父亲、卧床母亲撑起安稳天地,让“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在乡野间静静扎根。

01
01
家责如山,躬身行孝是本
提起刘衍金一家,松燕村村民总先唏嘘再叹服。父亲刘春来1956年出生,3岁时因意外左手终身残疾,刘衍金和妹妹打小就懂父亲干不了重活,早早跟着分担农活。兄妹渐渐长大,刘衍金学会安装水电技能,后来妹妹嫁人,日子刚有起色,2021年初,母亲钟东来突然腿部无力,刘衍金带着她四处求医却查不出病因,短短两个月,母亲就彻底瘫痪在床,只能遵医嘱回家疗养。
“当时看着他爸妈这样,我们都替他揪心,一个大男人要照管两个病人。”邻居钟奶奶每次说起,语气里满是疼惜,“可这孩子从没犹豫过,就一句话‘父母养我小,我就得养他们老’,这份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从晨光微亮到暮色沉沉,刘衍金的一天被“照顾清单”填得满满当当。每天清晨5点,他准时起身,先往破壁机里添上小米、南瓜、瘦肉,细细打成温软糊状——这是母亲全天的主食,温度必须晾到刚好入口不烫。安顿好母亲的第一餐,他又转身给父亲和自己准备早饭,煎鸡蛋、煮面条一气呵成,为父亲盛好面条,看着他吃起来,衍金才放心的匆匆扒拉几口饭。
照料母亲起居最是耗时:他轻轻扶着母亲坐起,用温热毛巾从脖颈擦到脚踝,连褶皱里的污渍都擦得干干净净;床单被褥哪怕沾了一点脏污,就算是深夜,他也会立刻拆下来清洗。“妈一辈子爱干净,不能让她躺着不舒坦。”刘衍金总这么说。村里的保洁员钟叔也常念叨:“每次路过他家门口,都能看见院子里晾着被褥,一年四季从没断过,那被子晒得蓬蓬松松,看着就透着踏实。”

02
精研护理,用心守护见真章
“刚开始照顾妈,我什么也不懂,看着她难受,我急得直掉眼泪。”刘衍金还记得母亲第一次住院时,他守在病床前,看着护士更护理垫、翻身按摩,他就在边上用心的观察,为了让母亲得到更好的照顾,只要有空他就找医生请教护理知识;现在手机里也存满了“卧床老人压疮预防”“健康饮食搭配”的教学视频,农闲时就抱着手机反复琢磨。
母亲出院后,刘衍金把学到的知识一一落到实处。每天早上,他都会提前准备洗漱用品,等母亲洗漱好之后,就开始按照视频里的步骤慢慢操作,腿部、背部按摩,每个穴位都要精准,力度也要到位,才能达到效果。“第一次按的时候,手都在抖,生怕弄疼妈,现在熟了,但还是得慢,慢了才放心。”为了防止母亲长压疮,他在卧室墙上挂了块木板,用红笔写满了“7点翻身”“10点喂水”“14点按摩”的时间节点,连中午眯觉时,都会定好闹钟提醒自己。

03
心灯长明,温情陪伴暖人心
“照顾老人,光管吃喝不行,还得让他们心里亮堂。”刘衍金心里清楚,父母最怕的不是病痛,是孤单。为了方便照顾家里,他放弃了去外地打工的机会,最远只在市区找些零活干,“活计累点没事,离家里近,中午能回来给爸妈热口饭,晚上能陪他们说说话。”。
每天收工回家,他放下工具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母亲床边,拉着母亲的手唠家常:“妈,今天在工地看见一只小花猫怀孕了,要是生了小猫,带一只回家里来养。”“村里刘大爷家的孙子考上大学了,回头我去道喜”。哪怕母亲回应的只是几声“嗯”,他也说得津津有味。父亲喜欢听戏,他就用手机下载好赣南采茶戏,凑在父亲耳边一起听,偶尔还跟着哼两句,逗得父亲咧嘴笑。

“这孩子多少年没出过远门了,心就拴在这方圆几里地。”村支书刘俊玲感慨道,“有次我劝他,趁农闲出去转转,他说‘我走了,爸妈吃饭都成问题,在哪都不如在家踏实’。他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心里踏实,我们看着也暖心。”正是这份不离不弃的陪伴,让小小的农舍里时常传出笑声,病痛的阴霾,也被这份温情悄悄驱散。
刘衍金的孝行,就像一粒种子,在松燕村的土地上悄悄发芽。村里的老人都说:“看着衍金照顾爸妈,我们心里都热乎。现在村里年轻人出门打工,都知道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的还专门请人照顾老人,这都是跟着衍金学的。
孝老爱亲,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坚守。刘衍金用五年的时光,把“儿子”这个身份做到了极致——他是父亲的“依仗”,是母亲的“手脚”,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人间至孝”的真谛,成为“和美九堡”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产品我出,照片我给,单子我填
脐橙我摘,包装我来,快递我寄
一件代发,顺丰京东,全国包邮
你只需躺在床上发朋友圈、微信群…
就能接单“躺赚”钱啦!
机会难得!
☎联系电话: 18107976666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添加微信
错过机会再等一年
“躺赚”的快乐必须牢牢把握住
心动不如行动
名额有限,赶快申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