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我们的五星红旗,瑞金的故事最感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瑞金信息 / 要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我们的五星红旗,瑞金的故事最感人!

转载 瑞金网-刘2019/09/16 08:24: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瑞金网 382886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我们的五星红旗


                                                                    

▲点击播放视频

编者按

国旗漫卷,初心永恒。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以此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全媒体记者兵分8组16路,历时一个多月,行程5万余公里,从瑞金到新疆塔城,从帕米尔高原到开山岛,从漠河到海南椰林,从戈壁东风航天城到四川大凉山,践行“四力”,在祖国大地上寻找与五星红旗相关的精彩故事,记录在国旗下成长的典型人物,透过历史与现实描述中国大地上7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挚爱。

红色,是瑞金的底色。

一出瑞金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一尊火炬雕塑格外醒目。这一抹热烈的火红,燃烧在蓝天白云之下,映照着这座红色故都。

进入瑞金市,目光所及,到处洋溢着革命老区的红色氛围,红色土地、红色建筑、红色星徽……一面面迎风招展的猎猎红旗,点缀其间。

红旗漫卷,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广场上,高高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的背后,是花岗岩镶嵌的巨型浮雕墙面,远远望去,恰似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墙面上方有十个红色大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主题浮雕上,是一段段血与火的记忆,红旗漫卷,军歌嘹亮……过去和现在,在这面红旗下交相辉映。

瑞金市党史办主任刘前华介绍,浮雕墙的右上角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图案以及成立时间“1931.11.7”,左上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形似一本翻开的书,意喻历史翻开了一页。

1931年11月7日,位于瑞金城外3公里的叶坪村张灯结彩,欢声如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谢氏宗祠举行。在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麻雀虽小,肝胆齐全。”

“一苏大”的会址,如今芳草茵茵,游人如织。谢氏宗祠内的陈设仍按当年的样子摆放,不大的地方,被木板隔成15个房间,作为大会上成立的“九部一局”的办公室。

“就在这里,我们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刘前华介绍,“我国法治体系中很多制度设计和司法原则,都能从苏区的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中找到源头。我国现行的国体、政体与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农民主专政、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可以说是血脉相连。”历史学家评说,1931年的这一天,是18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次伟大预演。

在这里,“第一面国旗”升起

走在瑞金,当地人会自豪地向你介绍:“我们瑞金是第一面国旗升起的地方。”他们口中所说的,是一面很多人只在教科书上看过的红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旗,有人称之为五星红旗的“前身”。

这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中亮出的旗帜。

从空中俯视,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政府大礼堂,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在敌军轰炸中,临时中央政府迁往沙洲坝,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刘前华介绍,“二苏大”闭幕前夜,1934年1月31日,林伯渠宣读了大会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草案,并由毛泽东、项英向全体代表作了说明。

如今,这面红色的旗帜仍然按照当年的原样,悬挂在“二苏大”主席台。“旗长1.67米,宽1.2米,底色是红色,中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徽。”讲解员杨琪介绍,在红土地上,五角星开始闪放光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从此高高飘扬在瑞金山水之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的基本图案是,左边麦穗、右边稻穗,共同组成圆环,圆环的上方有个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刘前华说,尽管当时国徽的制作较为简单,但其基本元素、革命含义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产生了重要影响。

image.png

五星红旗的底色是红色,代表着革命。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瑞金到北京,这条红色道路艰难而伟大。

当年仅有24万人口的瑞金,有11.3万人参加革命,5万余人为革命捐躯,但其中留下姓名的烈士只有17166名。

瑞金城外的华屋自然村,山峦环抱,风景秀美,隶属于叶坪乡黄沙村。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介绍,这儿也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黄日生的爷爷黄家佐,也是一名红军。

上世纪30年代初,面对国民党军队持续不断的“围剿”,中央苏区红军积极扩军应战,苏区的百姓踊跃参军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华屋的43户群众,将17位青年壮士送入红军队伍。

“1934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这17位红军战士商量,每人在家乡后山蛤蟆岭上,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胜利后一起返乡。他们还承诺,如果有人回不来,活着的人要为牺牲的人照顾好父母。”这一年,17位红军战士中,最年长的39岁,年龄最小的华崇宜仅15岁。

黄日生说:“这17位战士深知,参加革命就意味着牺牲,栽下这些松树,就是坚信‘青松常在,革命必胜’!无论自己能否活着回来,四季常青的松树一定会见证胜利。”瑞金人民相信,红色政权终将赢得胜利。

如今,后山上的17棵青松已高耸入云。

“青松依然在,未见儿郎归。”黄日生说,朝思夜盼亲人的华屋人,经多方打听,得知这些亲人都先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他们具体的牺牲地点已经无从考证,或许牺牲在湘江、或许躺卧在雪山、或许长眠在草地……

“在长征路上,大概每隔一百米就有一位苏区的战士倒在那里。”黄日生介绍,华屋所在的行政村黄沙村,上世纪30年代总人口才500多人,239人参加革命,其中106人参加长征,而他们当中活着见证共和国成立的,只有两个人。


image.png


以前的华屋村,曾长期处于深度贫困,土房子、破窗子、黑屋子……如今的华屋有5000米环山步道,66套客家风情小楼房上,家家都悬挂着国旗。人们在这片红土地上,终于收获了他们祖辈播撒下的幸福生活。

华从祁是烈士华钦材的遗腹子,父亲离家一个月后,他出生了。艰辛过活的乡亲们纷纷向这对孤儿寡母伸出援助之手,还举众人之力供他读到高小毕业。

现在,80多岁的华从祁身体硬朗,膝下子孙满堂,新近拍摄的一张全家福中足足有32口人!2014年春节前,他搬入了两层半的明亮新居。“现在过年,全家老小都回家,也住得下!”

老人经常去看看父亲当年种下的树,“看到树,就好像看到爸爸回来了一样,回来看看我们的新中国,看看我们的新生活。我跟爸爸讲,放心,我上大学的孙子,参了军,继承了你的遗志,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

“在当年的华屋,为了闹革命,人们倾其所有,刚嫁到村里的新媳妇,把嫁妆都捐出来了。整个瑞金,人们认购了78万元公债,借出25万担谷子,捐献银器22万两,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 黄日生说。如今,无论在瑞金哪个角落,都有五角星的标志。叶坪景区高52米的五角星雕塑,设计灵感就来自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徽。“颗颗红星正象征着新时代的红都儿女,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颗颗红心。

记者手记

穿越时空的红色精神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旗漫卷西风”……在伟人毛泽东的笔下,红旗的意象曾多次出现。对于中国人来说,红旗是一个饱含民族感情的符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面有国家意义的旗帜,在风雨砥砺中,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前路,指引着工农武装造就了真正的红色奇迹。

国旗的底色是红色,红色中跃动的是革命先烈的热血和生命,演绎着时代的风采与沧桑。

在瑞金华屋,我们徘徊在苍翠欲滴的青松下,这里走出的17位战士,离家时年龄最长的39岁,最小的仅有15岁。他们的年龄,正是当时红军年龄结构的缩影。这支年轻的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前仆后继,完成了辉耀人类史册的二万五千里的远征,让革命的火苗越燃越旺,终成燎原之势。

在白色恐怖之下,红军和百姓有水同喝、有饭同吃,军民同心铸起“铜墙铁壁”。正是历尽血与火的洗礼,栉风沐雨的五星红旗才得以在中华大地上飘扬。

红星闪闪,永远跟党走,

是瑞金人民永远不变的信仰,

而国旗所承载的信仰和精神,

也必将绵延不绝,穿越时空。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