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瑞金这个“网红村”的五年之变!
转载
瑞金网-小橙子6666于 2021/06/26 21:08: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瑞金网
45896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红色旅游村麻地村一角
在麻地村保存完好的毛泽东同志旧居

具有现代气息的麻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建成大大方便了村民,解决了以前村民办事要翻山越岭走山路的难题,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年中央红军在麻地村入住过的老祠堂
麻地村文化休闲广场随处可见红色元素
麻地村村民脱贫致富后,盖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楼房

自2018 年起,麻地村陆续接待游客100 多批次2 万余人。图为来麻地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游客在村里参观。
过去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黄土路如今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水泥路,曾经破乱不堪的土瓦房也已旧貌换新颜,画在村口房屋外墙上的一面鲜红旗帜熠熠生辉……
这是本社记者不久前重访“中央红军长征宿营第一村”——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时看到的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面。
麻地村是位于江西瑞金西部的一座偏僻小山村。苏区时期,麻地村村民为保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粮食供给、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贡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的第一个晚上,这里是主要的宿营地之一。当时,当地百姓不仅把家中的粮食、干菜等捐献给红军,还积极参军参战。如今,村内还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驻扎过的大量旧居旧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红军长征史上烙下红色印记的小山村,曾经长期是个省级贫困村,5年前还鲜为人知。
2016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社派出记者重走长征路,来到瑞金、于都等地,在采访过程中,依据大量历史材料和深入走访,挖掘出了麻地村的红色故事。
2016年10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以《从瑞金到于都的长征故事》为题报道了这次采访经历,其中披露了麻地村的红色历史。自此,麻地村广为人知。彼时,正值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之时,当地乡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以此为契机,依托麻地村的红色资源,以“发展红色旅游”和“打造黄元米果产业”为双引擎驱动,助推脱贫攻坚,打造红色美丽乡村。
当地政府专门邀请了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为麻地村量身定制旅游发展和乡村建设规划,发展“重走长征路”体验式乡村旅游,打造集红色文化研学、田园采摘、文化创意、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万里长征第一站”“中央红军长征宿营第一村”品牌。
此外,麻地村还以夜景为突破点,探索“党建+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宿营体验游,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组织农户提供农家乐等旅游服务,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麻地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记者在这次回访中看到,麻地村与红色主题有关的建筑、招牌、标语随处可见,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食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近在眼前。在毛泽东同志旧居不远处有一家以红色文化为基调的民宿,走进该民宿,桌椅摆放整齐,老式的热水瓶、茶缸及摆件处处营造出红色文化的氛围。
据麻地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东介绍,这家红色民宿经常批量接待来此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团体。“自2018年起,麻地村陆续接待游客100多批次2万余人,带动全村40户196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0年麻地村红色旅游带动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加上土地增减挂、征地收入等,实现村集体收入35.95万元。“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既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又挺起了村集体经济的‘腰杆子’。”刘海东说。
除了红色旅游,黄元米果也是麻地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和黄元米果产业,让我这个2015年前的贫困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今年仅销售黄元米果一项的收入就接近10万元。”麻地村村民曾令发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麻地村大禾谷种植户达150余户,参与到黄元米果产业链的户数占全村80%以上,种植、加工、运输、售卖的全产业链格局已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