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瑞金市委书记尹忠做客“泰豪论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瑞金信息 / 要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瑞金市委书记尹忠做客“泰豪论坛”!

转载 10032023/08/16 19:36: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江西日报、瑞金发布 作者:瑞金网 20580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最新一期的泰豪论坛

邀请了省内有关嘉宾

就如何聚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

奋力开辟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谈体会、讲打算

8月15日的江西日报

以连版的形式刊登了题为
《聚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文章
摘录了嘉宾们的观点

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瑞金市委书记尹忠
作为本期论坛受邀嘉宾
围绕主题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
来看看尹忠书记具体谈了哪些内容
↓↓↓↓↓




2023年8月15日江西日报6-7连版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殷殷嘱托,寄托着党中央对江西工作的殷切期望。江西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革命老区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老区不老、风景独好”的蓬勃景象,在全国同类革命老区中走在前列。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吹响了江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的新号角,作出了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工作部署,把“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摆在“三大高地”首位,与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新时代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脉相承,进一步凸显加快全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性和重要性。


红旗漫卷江西,发展永无止境。今天,江西红土地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标对表、担当实干,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在优势领域争先进位、勇创一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革命老区建设新路径。









尹 忠

瑞金作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聚力工业倍增、项目建设、全域旅游等方面实现新跃升。


尹 忠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不懈“攻项目、整环境、提效率”,全力在落实“三大高地”“五大战略”中作示范、勇争先。


聚力工业倍增,努力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跃升。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实施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做大做强“1+3+N”主导产业,精工智造首位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铜产业纳入全省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有色金属产业链,电线电缆特色产业纳入全省装备制造产业链;纺织服装和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逆势上扬,上半年营收分别增长33.3%、33.2%。坚持招大引强和培优扶强“双轮驱动”,今年以来签约项目4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近3倍,签约资金298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升级战略,全面对接融入省委“1269”行动计划,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进电解铜、表面处理中心、共享印染中心等产业短板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聚力项目建设,努力在发展质效上实现新跃升。坚持以“攻项目”为主抓手,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向好态势,上半年1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多数高于全省、赣州市平均水平,其中7项指标增速实现进位赶超。今年以来,谋划实施重点项目数量186个、同比增长27.4%,完成投资额度73.36亿元、同比增长19.8%,均创历史新高,瑞金机场、瑞梅铁路、城市防洪及生态治理工程等17个省大中型项目加快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项目带动战略,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导向,完善要素保障推进机制,推动多上项目、上好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聚力全域旅游,努力在建美城乡上实现新跃升。坚持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将城乡建设与全域旅游融合推进,全力塑造“红都今朝更好看”发展形象。我们将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补齐旅游要素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把瑞金打造成为全国最佳红色旅游胜地。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用3年时间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覆盖,今年接续建设101个和美乡村示范点,差异化打造一批乡村精品旅游点,实现处处是景、时时宜游。


聚力共建共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跃升坚定不移兜牢民生底线,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增进红都人民福祉。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把近八成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1-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好”的等次。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投入22.4亿元推进21所城乡学校建设,全面缓解“大班额、大校额、入园难”问题;推动市属3所公立医院搬迁,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加快推进1773户棚户区和8191户老旧小区改造,启动371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统筹发展普惠事业,公众安全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近5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聚力党的建设,努力在基层治理上实现新跃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9个村党组织被选树为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共建、综治、创城等网格“多网合一”,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红色+基层治理”,整合政法力量创新组建18支红都“政法轻骑队”;推动党的建设与红色基因传承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名村51个,相关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推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治理强基战略,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快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探索更多基层治理经验。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